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章 五胡乱华

解说员一边示意俞悦跟着她走,一边继续向观众解释:“我们知道,佛教传入华夏后,本土佛教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展了千年之久。

佛教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乔答摩·悉达多,他成佛后,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,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。

佛教初创阶段没有佛教艺术,直到公元前约1世纪,才在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和马图拉,分别出现了佛教艺术。

犍陀罗艺术是印度佛教文化和希腊、”罗马和波斯艺术混合而成,而马图拉的佛教艺术则是印度本土的艺术。

约公元前后,印度的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。从印度传来的这两种佛教艺术也极大影响了华夏早期的佛教文化。敦煌地接西域,是我国比较早接触佛教文化的地方。

敦煌汉代悬泉遗址出土的一枚东汉时期的简牍,上面刻着“浮屠里”的地名,“浮屠”是佛教的专有名词,意为佛塔。

通过这枚简牍,有学者推测,早在东汉时期敦煌就有可能已经接受了西域传入的佛教,到了两晋十六国时期,一些西域着名高僧来华夏传教,于是这个时期华夏北部地区佛教石窟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。

敦煌也在公元66年开始了石窟的开凿,莫高窟从4世纪两晋十六国时期开始至14世纪元代,开凿、塑像、绘画的佛教活动持续千年之久。

至今在鸣沙山东麓1700多米长的断崖上,保存了735多个洞窟,分成南北两区,南区492个洞窟,是礼佛的殿堂,有2000多身彩塑,平方米壁画;北区243个洞窟,是和尚休息和生活的场所,里面只有土炕和土灶。”

俞悦点点头,随后又问道:“那这应该要说到佛教的兴起了吧。”

解说员:“是的,汉武帝打通了丝绸之路,佛教传入本土后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。

我们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自己发达的系统的宗教的民族,这其实是由于我们的民族特色就是世俗主义。这就给佛教传播提供了空间。

再一个就是当时整个社会风气崇尚清谈,玄学,其实也就是儒家伦理之外的一种精神上的需求。佛学和玄学有想通之处,以玄学讲佛学也是当时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。”

听到这里,俞悦叹了口气,补充到:“大家也知道,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逐鹿中原,但最后谁都不是赢家,因为司马懿太能活了,超长待机熬死了曹家祖孙三代。于是三家归晋被司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