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2章 造纸术

俞悦:“说完了司南,接下来就是造纸术了,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。

说到造纸术,就不得不说东汉的蔡伦了。永元十四年,皇后邓绥下令郡国进献纸墨。

当是时,蔡伦负责御用器物的制造,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各地进贡纸张,为其改进造纸术提供了物质条件。

蔡伦深感“帛贵而简重,并不便于人”,于是他决心造出比前人所制更好的纸,乃使用树肤、麻头、敝布、鱼网等原料造纸。

元兴元年,蔡伦献纸于汉和帝,由于质量提高,得到和帝重视,受到和帝赞誉,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。

纸张的应用得以推广,逐渐代替了简帛。后人将蔡伦改进制造的纸称为“蔡侯纸”。

人们都知道蔡伦造纸,实际上,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,华夏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。

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,可以证明这一点。不过这并非否定蔡伦造纸之功。

而是说蔡伦的造纸术并非是突然之间的发明,它有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。”

东汉时期的蔡伦听到天幕提到自己时,有些惊讶,随后便是狂喜。原来他的纸真的改良成功了。还被后世称为“蔡侯纸”吗。

东汉前的皇帝们更是高兴,原来这纸用什么树皮,破布。烂渔网就可以制成,成本这么低,听起来就大有可为啊!

大家记笔记更起劲了。

俞悦:“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。华夏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,剩下的恶茧、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。

漂絮完毕,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。当漂絮的次数多了,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,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,可用于书写。

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,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。这表明了华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。

华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,很大可能是起源于华夏南方,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。

华夏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。

其中,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,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,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,揭示出华夏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。

研究证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