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1章 苏洵

俞悦:“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了,不过咱们也没人家的家庭条件和天赋,还是继续听天才的一生吧。

前面说苏洵这人脑子很好,爱思考,但是他并不善于科举考试的‘声律记问’之学,也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。

让一个严重偏科,喜欢思辨推理的孩子,去磕死记硬背的东西这肯定是注定收效甚微。

苏序认为自己的儿子游历名山大川,拜师访友,开拓眼界也是一种学习,所以并不用科举的成败来束缚他。

是不是很耳熟?诗圣大大的前半生也是在游览名山大川,他们两个的家庭氛围都很好,家里也给足了他们底气。”

九州一色的霜:古代又有多少家庭能够有这样的底气呢。

草莓奶糖:对呀,苏家在当时已经属于眉山的望族了,但要三个孩子都这么培养估计也够呛。

始皇大大的狗:就算是现代也没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吧。

就要芋泥波波:所以说天才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嘛。

俞悦:“没错,天才们的成功路径都是不可复制的,而且苏洵一辈子都没有考中进士,说不定在当时某些人的眼里,他也并不算成功。

我们继续说,苏序给予了儿子苏洵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,而且他是真的淡泊名利又豁达。

虽然两个儿子都是进士,子孙中出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,孙子苏轼更是破了北宋制科考试的记录。

但苏序对科举的态度却十分淡泊,甚至于苏洵的哥哥考中了进士,喜报传到眉山,老爷子当时在看人下棋。

他接到喜报后也只是把‘录取通知书’和湿漉漉的没吃完的半块牛肉放在一起,让小 童给捎回家,自己继续看别人下棋,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儿。

换做别人家的孩子考中了进士,知道朝廷的文诰要来,全家人早就敲锣打鼓的列队恭迎了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的荣光。”

宋仁宗赵祯听到这里,眉头微微一挑:“这个苏序,倒也有趣。”

赵祯的贴身太监小心地把皇帝刚刚写完的字吹干墨迹,然后笑着凑趣儿:“是呢,听悦娘子所说,这苏家一门四进士,还有三位唐宋八大家。

之前悦娘子去岭南之时曾说韩愈韩文公也是八大家之一,这岂不是说我大宋一下子出了三位可比肩韩文公的人才。

恭喜官家,贺喜官家。”

没人会不喜欢听别人拍自己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